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

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

新闻中心

天津大学主办的“中国东盟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在贵阳隆重开幕

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高校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2015年8月3日上午,由天津大学主办,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学会和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协办的"中国—东盟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泰王国驻华大使Theerakun Niyom、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主任Chantavit Sujatanond、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璟、柬埔寨棉则大学校长Sam Nga、柬埔寨柴桢大学校长Tum Saravuth、柬埔寨亚洲学院校长Chhan Sopheap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单位领导出席开幕式。天津大学李家俊校长代表学校出席并致辞,校长助理胡文平主持开幕式。

李家俊校长首先感谢"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以及各参展单位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天津大学作为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方主席单位,在“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举办“中国—东盟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旨在充分发挥学校涉海学科优势,加深海洋学科交流的深度和维度,促进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共赢,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在发言中强调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认为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东盟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领域的雄厚实力,也反映了双方加强该领域交流合作的强烈意愿。同时,她表示,中国—东盟开展海洋科技领域交流与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前景广阔。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主任Chantavit Sujatanond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本次活动有利于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从而加快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研合作。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璟在致辞中提出,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合作优势和共同的利益诉求。天津大学依托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学会等相关单位举办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校科技创新优势,为参展单位和与会嘉宾提供了深入合作交流的平台。最后,他预祝海洋展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嘉宾在李校长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展览,听取了参展代表对科技成果的介绍,观看了相关视频和实物模型,尤其是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海燕"号水下滑翔机引起了代表们的浓厚兴趣。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可实用化混合动力水下潜器,"海燕"号水下滑翔机创造了中国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航程最远、时间最长、工作深度最大等诸多纪录,位列"2014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第二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次"中国—东盟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成果展"为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重点项目之一。活动围绕"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聚焦海洋观测监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技术等领域,集合了中国和东盟国家近20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等相关单位,展出120余项创新科技成果。我校共有20多个课题组的30多项创新成果在此次展会上展出。我校主办此次活动源于我校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以及在业内的广泛影响力,此次展会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间的在海洋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成果共享和技术合作。